#核聚变 进展
新闻报道 179
2023 一月31

【独家】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2月中旬将再进行核聚变点火实验,但不会公开结果
按照惯例,LLNL在与公众讨论科学结果之前,会遵循同行评审的发表流程。去年12月,它偏离了这一流程。
2023 一月08

2022 十二月23

2022 十二月17

专家文章:美国“核聚变突破”意义被夸大
参考消息网12月17日报道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12月15日刊登题为《这是核聚变的历史性时刻吗?》的文章,作者是纽约大学新闻学(@参考消息)
2022 十二月15

美核聚变商用时间表被指不靠谱
参考消息网12月15日报道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12月14日报道,拜登希望2032年前实现核聚变发电,但实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在(@参考消息)
2022 十二月14

2022 八月02

2022 七月20

雪佛龙投资核聚变初创公司TAE,后者正寻求为其第六代聚变研究反应堆提供资金
英国《金融时报》7月20日消息,雪佛龙已投资于谷歌支持的核聚变初创公司TAE Technologies。这家美国石油巨头周二宣布,已联手谷歌和日本住友商事投资于TAE,后者正筹集2.5亿美元,为其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第六代聚变研究反应堆提供资金。成立于1998年的TAE目前雇用约40
2022 七月02

1克氚要3万美元,全球核聚变反应堆将遭遇断氚之殇?
2020年,加拿大核实验室向位于英国的大型核聚变反应堆“欧洲联合环流器”(Joint European Torus ,JET)交付了5个钢桶,桶内铺着软木以吸收
2022 四月02


日本大动作:正式启动开发核聚变发电!“卢布结算令”生效,德国工业界称“断气或引发灾难性后果”
据央视新闻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4月1日说,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签署的“卢布结算令”已于当天生效,俄气已向相关买方发出正式通知,告知天然气结算新规。目前已有包括德国、日本在内的多国表示


核聚变:未来的永恒能源?
至于这样的未来何时才能到来,德布拉斯说,“似乎还需要40年”。而伊斯基耶多则将这一时间点设定在2050至2100年之间。面对这样的前景,德布拉斯说:“在这段时期内,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另一种替代能源。”(@参考消息)
2022 三月23

2022 三月10

人类距离用上核聚变能源还有多远?段旭如委员:2050年左右有望实现
人类距离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实际应用还有多远?关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一种戏称:核聚变是一项距离成功“永远还有50年”的技术。这种说法一方面折射了核聚变科研和工程技术
2022 二月24

日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今秋运转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核聚变发电作为一个关键的技术途径受到广泛关注。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QST)将在今年秋季正式运行新一代热核聚变实验装置(JT-60SA)。届时,该装置将成为世界上最大
2022 二月18


2022 二月17

DeepMind又放大招:用AI控制核聚变反应登上《自然》
在巨大的热量和重力下,太阳核心中的氢原子核相互碰撞,聚合成更重的氦原子,并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能量。数十年来,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探索通过形似甜甜圈的托卡马克装置,
2022 二月11

欧洲装置创造核聚变能输出新纪录
新华社伦敦2月9日电(记者郭爽)隶属于英国原子能管理局的卡勒姆聚变能源中心9日宣布,位于英国牛津郡的欧洲联合核聚变实验装置(JET)在持续5秒的核聚变实验中产生总共59兆焦耳的能量,大幅刷新其此前创造的纪录。 这项实验于2021年12月21日实施,产生的持续能量比1997年开展的
2022 二月10


欧洲装置创造核聚变能输出新纪录
新华社伦敦2月9日电(记者郭爽)隶属于英国原子能管理局的卡勒姆聚变能源中心9日宣布,位于英国牛津郡的欧洲联合核聚变实验装置(JET)在持续5秒的核聚变实验中产生总共59兆焦耳的能量,大幅刷新其此前创造

欧洲装置创造核聚变能输出新纪录-新华网
欧洲装置创造核聚变能输出新纪录 ---隶属于英国原子能管理局的卡勒姆聚变能源中心9日宣布,位于英国牛津郡的欧洲联合核聚变实验装置(JET)在持续5秒的核聚变实验中产生总共59兆焦耳的能量,大幅刷新其此前创造的纪录。

欧洲装置创造核聚变能输出新纪录-新华网
欧洲装置创造核聚变能输出新纪录 ---隶属于英国原子能管理局的卡勒姆聚变能源中心9日宣布,位于英国牛津郡的欧洲联合核聚变实验装置(JET)在持续5秒的核聚变实验中产生总共59兆焦耳的能量,大幅刷新其此前创造的纪录。

欧洲核聚变实验创能量输出新纪录,或成低碳道路上重要里程碑
解决气候危机没有灵丹妙药,但核聚变可能是最接近的一种方法。欧洲科学家2月9日宣布在核聚变实验中取得重大突破,可能成为发展新能源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据英国广播公

59兆焦!欧核聚变实验创能量输出新纪录
科技日报北京2月9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据欧洲核聚变研发创新联盟(EUROfusion)、英国原子能管理局(UKAEA)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9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欧洲科学家在通过聚变等
2022 二月09

2022 二月02

京都大学创新企业拟建设日本首个核聚变发电实验设备
京都大学创新企业京都Fusioneering目前已着手设计工作,今后将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磋商包括选址在内的细节,投资额预计为数十亿日元。
2021 十一月25

2021 十月18

日媒:日本初创企业将参与英国核聚变反应堆发电项目
核聚变反应堆是再现太阳内部发生的核聚变反应的新一代发电系统。充分利用使氢及氚等元素发生碰撞而产生的热量。由于以从海水中提取的氘等为燃料,因此成本低,可以几乎无限地发电。核聚变发电目前还没有已实用化的案例。
2021 九月28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已经开始做未来核聚变发电站工程设计
宋云涛表示,希望十年以内建成小的示范工程,真正实现聚变堆发电。宋云涛表示,我们国家独立自主创新、协同攻关建设的大科学装置——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于2000年开工建设,2006年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1 九月21

为“聚变”而“不聚”:一名核聚变大科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的“云团圆”
新华社合肥9月20日电题:为“聚变”而“不聚”:一名核聚变大科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的“云团圆” 拼版图片:左图人物为黄凯,9月17日拍摄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聚变堆材料及部件
2021 九月20

为“聚变”而“不聚”:一名核聚变大科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的“云团圆”-新华网
为“聚变”而“不聚”:一名核聚变大科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的“云团圆” ---对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们来说,今年中秋节,他们即将迎来一个“新家”——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简称CRAFT)建设的新园区初步落成。在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3

为“聚变”而“不聚”:一名核聚变大科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的“云团圆”-新华网
为“聚变”而“不聚”:一名核聚变大科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的“云团圆” ---对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们来说,今年中秋节,他们即将迎来一个“新家”——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简称CRAFT)建设的新园区初步落成。在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3
2021 九月10

2021 九月06

全球共促核聚变发电商业化 逐梦“人造太阳” 道阻且长
ITER托卡马克装置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装置,设计为50MW输入加热功率(功率放大比为10)产生500MW聚变功率,有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产生净能量的聚变装置。中美日印等国正携手在法国南部开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项目,计划于2025年开始运行。
2021 八月19

外媒:核聚变研究取得新突破 离“聚变点火”更近一步
报道称,虽然这种能量只持续了非常短的时间——只有100亿分之一秒,但它让科学家离“聚变点火”这一理想目标更近了一步。(@参考消息)
2021 四月19

人造太阳:为开发核聚变能源探路(走近大科学装置③)
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供图眼下,合肥科学岛春光无限、生机盎然。小岛的中间地带,矗立着一座外形酷...

人造太阳:为开发核聚变能源探路(走近大科学装置③)
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供图 眼下,合肥科学岛春光无限、生机盎然。小岛的中间地带,矗立着一座外形酷似宇宙飞船的大楼——中国科学院合
2021 三月15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产氚实验包层项目在成都启动
该系统是中国参与ITER计划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自主掌握产氚包层技术并发展未来商用聚变堆的关键一环。中国自2003年参与ITER活动以来,积极参与ITER实验包层计划,提出和发展了中国氦冷固态实验包层概念,并争取在ITER上进行测试。
2021 二月22

美国绘制核聚变发电厂路线图,计划在2040年之前投入使用
2月1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和医学院发布了一份长达91页的报告,列出了建造一座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核聚变发电站的大致时间表及其开发设计策略。根据计划,美国在20
2021 二月01

四川省政协委员刘永:推动国际核聚变科学中心落户四川 让人深感鼓舞
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被称作中国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人造太阳”,即中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去年年底在成都正式建成放电。这也标志着中国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HL-2M将进一步加快人类探索未来能源的步伐。 果然,在2021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
2020 十二月08

中国核聚变发展获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阳”开始放电
刘永是被这样一道电光“击中”的:漆黑的内壁开始明亮起来,在摄像机镜头下泛着蓝光,一道白光突然出现,间歇又是一道。对此,刘永满怀豪情,他说,HL-2M主要是用来开展高参数、高性能条件下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问鼎”人类终极能源,再造一个太阳。
2020 十二月07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实现首次放电 为核聚变堆自主设计建造打下坚实基础_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7日消息(记者周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近日,我国核聚变发展取得重大突破。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之
2020 十二月06

专访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副所长钟武律 解读“人造太阳”和核聚变的奥秘_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6日消息(记者周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我国核聚变发展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 那么,究竟
2020 十二月05

“人造太阳”出炉 新一代“四川造”核聚变装置在川放电
12月4日14时02分,成都双流,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下称“核西物院”)的中国环流器指挥控制中心大屏上,一道电光闪过,稍作间歇又是一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核聚变领域获重大突破!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
李迪 科技日报记者 盛利 “1号电机、2号电机转速1480转每分钟,系统准备就绪;4号电机转速400转每分钟,系统准备就绪……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首次等离子体放电实验开始!”12月4日14时02分,位于四川成都的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内,中国环流器指挥控制中心大屏幕上的蓝色

人造太阳 新一代“四川造”核聚变装置在川放电
12月4日14时02分,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郝飞摄 川观新闻记者 徐莉莎 关于核聚变 核聚变由氘、氚离子聚合成氦,聚合中损失的质量转化为超强能量,这和太阳发光发热原理相同,所以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 神秘的HL-2M装置 ●

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建成放电(创新前沿)
本报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蒋建科、冯华)12月4日,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在成都正式建成放电,标志我国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
2020 十二月04

中国核聚变发展重大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首次放电
中国核聚变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中核集团获悉,2020年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

新电子-分子碰撞模型数据库助力国际核聚变研究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超级计算机帮助下创建的电子-分子碰撞模型数据库被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采用,为ITER开发控制核聚变的关键诊断工具提供了帮助,朝最终实现受控核聚变又迈出一步。
2020 十二月02

英媒:英国政府正为首座核聚变工厂选址
据报道,为期四年的设计阶段将获得2.22亿英镑的公共资金,而整个项目争取在2040年之前完成。英国政府希望英国各地社区在明年3月底之前提交愿意该项目落地的意见书。
2020 十一月27

韩国核聚变研究取得新突破
韩国聚变能源研究所11月23日在大田总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成功将韩国超导核聚变研究装置KSTAR的超高温等离子体在1亿摄氏度的温度下保持20秒。KSTAR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自2008年装置开始运行以来,平均每年进行2000至3000次试验。经过10年25860次实验取得了这一
2020 十月09

MIT科学家拟建新核聚变反应堆 有望实现全面清洁能源利用
报道介绍,新的核聚变反应堆名为SPARC,由MIT和美国联邦核聚变系统公司的科学家联合开发。如果能够取得成功,SPARC将成为第一个能够利用核聚变中产生的热量来维持核聚变的反应堆,而不需要注入额外的能量。(@参考消息)
2020 九月24

2020 九月23

我国成功研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重要部件“校正场线圈”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期该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成功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研制出重要部件“校正场线圈”,并于9月22日正式竣工交付,即将运往法国ITER建设现场。
2020 八月13

石油巨头雪佛龙投资核聚变创业公司Zap Energy
石油巨头雪佛龙(Chevron)周三表示,将投资Zap Energy,加入意大利埃尼集团(ENI)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的行列,他们也支持核聚变初创企业以减少碳足迹。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Zap Energy在7月12日的A轮融资中筹集了650万美元。
2020 八月06

核聚变大科学工程 实现百秒量级强流负离子束引出
基于射频负离子束源的中性束注入系统是未来聚变堆的重要子系统,作为一种更加高效的加热方式,对实现聚变堆点火和燃烧等离子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将研发基于射频负离子束源的中性束注入系统列为必须发展的技术和必须实现的突破。
2020 七月29


“人造太阳”开始安装,人类历史上最大核聚变项目进入新阶段
上观新闻7月29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世界上最大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28日在法国南部城镇举行安装启动仪式,开始了为期5年的组装阶段。英国《卫报》称,这标

新闻背后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中的中国智慧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小宁 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举行。国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通过视频连线宣读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贺信,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过视频进行致辞,ITER称赞包括中核集团联合体建设者在内的ITER全球团队,“像你们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重大工程安装在法国启动-中新网
当地时间2020年7月28日,法国马诺斯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在位于法国南部圣保罗-莱迪朗斯镇的该组织总部正式启动。本次启动的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托卡马克装置安装工程。托卡马克装置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形装置。它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真空,外面

习近平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_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7月28日在法国该组织总部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 2020-07-29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习近平指出,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国际科技合

习近平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
习近平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7月28日在法国该组织总部举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我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
2020 七月28


全球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开始组装,中国参与核心部件制造
央视新闻 图 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在法国南部举行安装启动仪式,开始了为期5年的组装工程,这标志着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聚变项目进入到了新的



习近平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7月 28日电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7月 28日在法国该组织总部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美好愿望,计划实施以来,中方始终恪守国际承诺,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勇挑重担,与国际同行齐心协力,为


习近平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7月28日在法国该组织总部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习近平指出,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国际科技合作对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美好愿望,

习近平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7月28日在法国该组织总部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国际科技合作对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美好愿望,计划实施以来,中方始

习近平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7月28日在法国该组织总部举行。习近平强调,当前,全球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携手前行、共克时艰。

习近平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
北京7月28日电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7月28日在法国该组织总部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习近平指出,科学无国界,创新...



习近平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_央广网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7月28日在法国该组织总部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国际科技合作对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美好愿望,计划实施以来,中方始

习近平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
央视新闻7月28日消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7月28日在法国该组织总部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 (原题为《习近平向国际热核




人类史上首座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将在法国开始组装
装置组装将在法国圣保罗-莱迪朗斯小镇开始进行。如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取得成功,人类将有望获得几乎用之不竭的能源。反应堆计划于2025年启动并获得第一束等离子体。
2020 七月20

当核聚变反应堆遇上3D打印 “人造太阳”有望更快“发光”
近年来,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日益加深。但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没有可能一劳永逸地破解人类能源短缺的困局?随着核技术日渐成熟,被誉为“人造太阳”和“人类终极能源”的

当核聚变反应堆遇上3D打印 “人造太阳”有望更快“发光”
随着核技术日渐成熟,被誉为“人造太阳”和“人类终极能源”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或有可能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清洁能源、造福后代子孙。这项技术的主要原理是氘和氚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核聚变反应,并生成大量热能用于发电。

核聚变反应堆遇上3D打印 “人造太阳”望更快“发光”
当核聚变反应堆遇上3D打印 “人造太阳”有望更快“发光” 本报记者 张 晔 近年来,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日益加深。但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有没有可能一劳永逸地破解人类能源短缺的困局? 随着核技术日渐成熟,被誉为“人造太阳”和“人类终极能源”的
2020 六月08

首位中国科学家加入国际核聚变组织物理模拟团队
中国作为该计划的参与方,从2007年起,中国科学技术部设立了ITER国内配套专项发展磁约束核聚变相关科学技术。2019年10月,大连理工大学与该组织、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三方共同签署了《ITER项目合作人执行协议》。
2020 五月29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完成杜瓦底座吊装工作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的杜瓦底座28日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希平稳落位于托卡马克装置基坑内临时支撑上,标志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主设备安装工作正式启动。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完成杜瓦底座吊装工作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的杜瓦底座28日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希平稳落位于托卡马克装置基坑内临时支撑上,标志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主设备安装工作正式启动。
2020 五月28

向终极能源进发!中核牵头,国际热核聚变堆完成“黄金节点”
澎湃新闻从中核集团获悉,当地时间5月28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重达1250吨的杜瓦底座平稳落位于托卡马克装置基坑内临时支撑上,杜
2020 五月14

2020 四月13

2020 二月29

2020 一月09

中英科学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新突破
据新华社南京1月7日电 (记者陈席元)记者7日从西交利物浦大学了解到,该校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突破,研究出一种可有效获取高纯度氘的材料。相关成果近日在国

中英科学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新突破
据新华社南京1月7日电 (记者陈席元)记者7日从西交利物浦大学了解到,该校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突破,研究出一种可有效获取高纯度氘的材料。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09日 03 版)

中英科学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新突破
据新华社南京1月7日电 (记者陈席元)记者7日从西交利物浦大学了解到,该校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突破,研究出一种可有效获取高纯度氘的材料。相关成果近日在国
2020 一月07


中英科学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7日从西交利物浦大学了解到,该校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突破,研究出一种可有效获取高纯度氘的材料。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中英科学家可控核聚变领域获新突破:可有效获取高纯度氘材料
西交利物浦大学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突破,研究出一种可有效获取高纯度氘的材料。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中英科学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新突破
记者7日从西交利物浦大学了解到,该校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突破,研究出一种可有效获取高纯度氘的材料。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中英科学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新突破
记者7日从西交利物浦大学了解到,该校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突破,研究出一种可有效获取高纯度氘的材料。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